中华民族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礼制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每类礼制有多种仪式和样态,有些只能在国家仪式中使用,有些可以通用于各个层级,让人们在仪式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礼制、礼俗仪式逐渐体系化...
 《仪礼》是儒家《六经》之一,为上古贵族礼仪的汇编,涉及冠、婚、丧、祭、朝、聘、飨、射等各个方面,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的长卷,是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生活方式、时代风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书名与作者  《汉书》的《艺文志》《景十三王传》都称《仪礼》为“《礼》”,这是当时通行的叫法。汉人在六经之名后加一“经...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周礼》旧题《周官》,全书完整记载理想中的王朝职官制度,结构体大思精,内容宏纤毕贯,读罢每每令人浩叹。但此书的真伪及其成书年代问题,却是聚讼不决、莫衷一是的著名学术公案,至今不能定于一说,堪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部奇书。  一、发现与阙佚  汉惠帝时,政府宣布废除秦朝的挟书之律,广开献书之路。《汉...
  新春到,又是一个读书年。不少朋友希望我推荐几种儒家经典,作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指导孩子知书达理的借鉴。我建议大家不妨读读《礼记》。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
学术研究的前提是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避免盲目性,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迷途。《仪礼》区别于其他典籍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践履性,因此,正确认识《仪礼》在成书与研究过程中的两次“转换”,是我们复原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活态传承到凝固态文本:周代礼乐文明的第一次转换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以“德”为核心内涵、“郁...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  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本,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深层动力。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这些都是...
导读:    陕北石峁史前遗址的发现,若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算起,已经快一个世纪。对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或将是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格局下最亮的那颗启明星。神木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其地理位置在今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带,地貌以黄土梁峁、剥蚀山丘、沙漠滩地为主。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
 今天我想就南怀瑾先生的文化教育思想做一些探索。主要分成几个部分来谈第一是政教合一,第二是文化教育,第三是推广儿童读经,接下来是人格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当然还谈到生活教育,最后会谈到人性的问题。这是有次序的大方向,涵盖面相当广,可以看出,南老师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
  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秦汉之前,古玺印多为铜制,故属于青铜文化的一个旁系分支,也是文物收藏的一个重要的品类。封泥是古代使用玺印的遗蜕,是古人封缄简牍、物品的遗迹,比玺印更难存世,弥足珍贵,艺术价值很高。青铜玺...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是中国书法金文遗产,她不仅是书法瑰宝,更是国家珍贵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原先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
你工夫好再配合上医药,如果自己也懂一点医理,可以用药调理。有时候用功效果更好,或者自身业力轻,配合念咒、念经,祈求菩萨他力的加持,很快就会过关,但有的拖一辈子也过不了关。这个问题你问得好,真正修行的人,唯一的办法就要宗教的意识了,在佛菩萨前面磕头,忏悔过去的罪业,力求忏悔,它会减轻的,这是很奇怪的现...
本文节选“新浪网上大讲堂”对谢嘉幸教授的专访(2010年,距今已经12年了!)。那期节目,谢教授主要谈的就是“母亲音乐教育”工程:谢教授就母亲音乐教育的由来、教育理念、内容及他本人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旨在通过提高母亲的音乐文化修养,更好地养育孩子。 主持人: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
在“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上线试运行之际,为了让学界乃至全社会更深入了解这笔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和音乐研究所联合,采访了十多位曾参与考察、采录和保护这批录音档案工作的专家学者,请他们讲述当年工作经历,回顾音乐研究所代代相承的学术传统和前辈学者的卓越贡献,展现中华优秀...
我国说唱音乐的曲种非常丰富,仅据《民族音乐概论》的统计,现存的曲种就有二百多种,对这些曲种如何科学地分类,是我国民族音乐研究中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目前,在音乐界和曲艺界流行的分类法是分为八类,即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和板诵类(加上评书、相声两类为整个曲艺的十类)...
本文是1994年时任音研所所长乔建中先生为建所40周年所作献辞的节选。两年后,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进而成功入选首批“世界的记忆”项目。本节选是乔建中先生对音乐研究所四十多年学术资料建设的回顾与总结。在音乐研究所全面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在资料、人才、科研这三个环节中,有关中国音...
当代中国佛教媒体的发展,恰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佛教复兴的深度与广度相伴随。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法音》自1981年复刊,到2017年底出滿400期。本人从1984年第1期开始,以本名或“龙泉”“默雷”等笔名,在《法音》及《法音》(学术版)发表《日本新编〈大藏经索引〉介绍》、《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
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帖:“深切怀念净慧长老!与长老交往已经30年,为长老精神感召,每年都赴四祖寺参加夏令营。去年长老身体已经非常衰弱,仍亲切接待禅学会参学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