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一号坑(张天柱 摄)1974年7月15日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分界线,从这一天开始,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正式进入科学发掘、系统研究、科技保护,以及社会教育的阶段。2024年7月将迎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50周年的纪念,特用不多的笔墨,记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包...
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叫法甚多,以刻漏、漏刻、漏壶之称为最。史载漏为黄帝所发明,《隋书·天文志》云:“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又梁代《漏刻经》谓:“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铜漏即铜制刻漏,目前所见铜漏实物年代最早的在西汉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考古出土的汉代刻漏已有1...
每每看到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但正相反,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数千年而至今充满活力,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华民族始终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古代中国人的深层信仰当然不是宗教,不是国产的道教,更不是外来的各种宗教。中国人深入骨髓的信仰是“敬天法祖”,这种信仰使得中国人能将自身置于天地宇宙古往今来的适当位置,永存诚敬之...
从巍峨秦岭到黄河河套平原山与河勾连出千里沃土仅在陕西区域内就蕴藏着跨度达几百万年的人类文化谱系的演化痕迹一座陕西考古博物馆一方三秦大地沿着中国考古百年足迹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讲述脚下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故事 ──────────一枚牙齿化石的文化DNA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源自哪里...
拴马桩顾名思义是拴牲口的柱子,它的出现与人们饲养牲口有关,早在汉代画像石中,就生动雕刻马栓在栓马桩的图像,例如,1911年4月四川永川西北乡冰糟村崖墓出土石棺上刻有一马栓在柱上;1994年四川新津鄧双乡石广湾岩墓出土石棺上刻一马栓在柱上,柱顶还刻一猴。以后的绘画中唐韩干画《照夜白图》绘一桩栓一马,元...
(文/惠明  图/关博)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发源于唐代,继承发展于宋、元、明,鼎盛于清,迄今仍被社会广泛运用。对联的基本表达形式是讲究对仗、音韵和平仄,句式、字数多种多样。对联在我国社会中运用广泛,在当代社会中仍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内,古老的民居吸引着国内外游...
(文/王勇超  王长启)匾额,也叫扁额、扁牍、牌额(简称扁、匾或额)。中国的匾额历史悠久,是中国独特文化和艺术形式,匾额一般悬挂于皇宫、庭院、王府、道观、寺庙、祠堂、书斋、名人宅邸、园林名胜、店铺商户等建筑物上,内容是丰富的。主要作用是褒扬彰显、寄寓情怀、希望明志、宣扬功名、贞洁孝贤、贺寿喜庆、立传...
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进入文物清理、保护和修复阶段,越来越多的残断文物经过跨坑拼对实现“合体”!(图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这是顶尊跪坐人像实物,它是“数字化”复原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的一个部分。(图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这是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相对完整形态。(图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两部分在“分离”3000年后终于合体。此次跨坑拼对的实现,推进了对三星堆坑间关系的认识,为三星堆...
在世界人类学探索史上,有个极为诡异的谜题一直困扰着全球的人类学家,这个问题,便是著名的印第安人起源之谜。在今天,世界上的各主要民族的起源问题基本都已摸清,如汉族、日耳曼族、斯拉夫族等等,即使其中还有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有学术争论,但各民族的主体发展脉络是清晰的,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却还有一个世界大族的起...
  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秦汉之前,古玺印多为铜制,故属于青铜文化的一个旁系分支,也是文物收藏的一个重要的品类。封泥是古代使用玺印的遗蜕,是古人封缄简牍、物品的遗迹,比玺印更难存世,弥足珍贵,艺术价值很高。青铜玺...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是中国书法金文遗产,她不仅是书法瑰宝,更是国家珍贵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原先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