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达摩禅经、修行道地经》讲记5-2

修行方便道升进分第五(1)02

“入息与出息,系心随忆念;忆念若不忘,是初功德住。

彼功德住已,复起方便求,更求功德时,住则生升进。

升进等起时,亦生功德住,是名住已进,进已功德住。

善解安般相,功德及诸过,息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

阿那摄般那。”

南师:“入息与出息,系心随忆念,忆念若不忘,是初功德住。”

所以你这样开始修行,什么道理都不要讲,知道每一个气进来,每一次,知道每一次出去,你心念观察到,观察心在观察它,心就是拴在这上面。习惯了,“随忆念”,随时随地变成一个念头,心跟呼吸俩配合了,这个念头,不是念佛,是念气了,念呼吸了,这叫念安那般那,佛的修行方法,十念法里头,你随时随地,乃至忙碌中都不会忘记。“忆”,就是回忆哦,“念”,就是这个念头,都在这个上面。呼吸进来、出去,念头随时观察到,没有丧失过,功夫深了,乃至说话、动作的时候,呼吸也在来往,可是没有丧失过,心跟念俩配合,跟气俩配合为一。回忆,乃至念头,假定不忘记了,没有丢失了,随时随地没有丢失,这个是初步的修行方法,“功德住”,是真正功德了,功夫了。功德也可以称功夫,真正功夫做到了这一步,“系心令坚住”啊。

再倒转来念一念,“修行于鼻端,系心令(坚住)”,每一句、每个字你都要清楚,“专念谛思维,正观依风相”。所谓“入息与出息,系心”,拿呼吸来,系住妄想心,“随忆念”。“忆念”,这不是念佛,念呼吸了,念安那般那,“忆念若不忘”呢,二六时中,昼夜随时随地忆念,没有忘掉,没有丢掉,达到这一步,“是初功德住”,最初步,是基本。但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在修心哦,不过心念靠气息拉回来,不是专修气息哦。所谓Yoga的粗的方面,跟这个完全相近的,所谓Yoga——相应的,中文翻译成Yoga,是相应,互相交感的。所以Yoga的动作,叫你配合呼吸,呼气……吸气……这是粗的,很粗很粗的。很粗很粗的,也可以说是初功德住的,是初步的最初步,Yoga那个修法,也很有用的,对于健康长寿,祛病延年,是Yoga的最有用的。包括中国的少林拳、太极拳、内家拳,也都讲呼吸。但是,练太极、八卦、形意的,都不知道怎么样用呼吸。呼吸可以打人的,可以伤人的。呼吸修好了,不得了。真呼吸修好了,你看小说上,都讲剑仙,鼻子“哼”一下,一股白光出去就杀人了,哈,那也是真的哦,看你心念专不专固。所以这个很厉害的哦,所以告诉你,“忆念若不忘,是初功德住。”这几句,反复明确,都知道了没有?看一下,想一下,不要随便讲了,你们想一想,再研究一下。看哪一句、哪个字还搞不清楚,不要马虎了,不要读佛学院一样,以为自己懂了,这不行哦,每一个文字,每一句。

李素美:老师,那个,譬如说你讲话的时候很生气啊,但是你动念的时候,那你知道自己很气很粗的时候,那是不是要稍微用一点意,把气给平下去,然后把……

南师:没有,把气呼掉,那个是业气了,那是最坏的,造业的,就要把气赶快呼掉。尤其是生气了,就要做六个字,“嘘”,那个嘘字,把肝气呼掉。发怒的人,散乱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嘘字,肝气;还要注意心脏念“呵”,要呼掉。

你热啦?(同学:还好还好。)你热,就脱衣服,你开那个干嘛?对啊,忘记了衣服,光开冷气,哼,没有系念,拴住念。

好啦,都晓得了。

“彼功德住已,复起方便求,更求功德时,住则生升进。”第一啊。第二,“升进等起时,亦生功德住,是名住已进,进已功德住。”这是理论了。所以你把心息合一了,心跟呼吸、出入息合一了,这是功夫了,这是功德了。你第一步能够做到心息随时念念合一,就要知“复起方便求”,要知道方法的内涵,心就停住,不是《金刚经》所说“无所住而生起心”,这是有所住哦,住在息上,“住则生升进”。“升进”,功德跟功夫,智慧,心的观察,“等起时”,平等起来,更加功夫深了,功德大,“亦生功德住”。这样反复的功夫修行,产生你的功德。功德成就了,使功夫会进步,“是名住已进,进已功德住”。这是吩咐你的话。

然后,“善解安般相,功德及诸过,息轻重冷暖”,注意哦,四个字啊,息,你自己注起来,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阿那摄般那”,这个就比较深了,细了。你心息相依,把握住了,功德住了,这就是定境的初步哦。他住即是定,也就是止。不过这个是未(到地定),欲界定里头的,等于未到定的定。然后,你在这个境界里头,善于了解安般的现象、境界。安,就是安那,气进来;般,就是般那,气出去。气进来、出去,都是自然的,你已经认得了。所以这个里头,上一次提到过,这本经上告诉你,智慧高的人,前生多修持的,对于呼吸进来的现象看得到的,尤其假使在喜马拉雅山、西藏高原上,西北啊,东北啊,冷的地方修,你当然看得见了,自己气出去,配合那个水大,一股热气出去,冷气进来,一股白光来往、鼻子,对不对?(同学:是。)冷的地方,对吧?你们住过冷的地方,就懂。其实,在暖的地方你看不见,真有定力的人会看见了,这股气进出。至少有感觉得到,笨一点,钝根的人,看不见气的现象,安那般那现场看不到,笨的人,也可以感觉得到。连感觉都没有,你免谈了,不要修了。你看那个牛,最热天的牛,牛做劳动,田里耕田到极点,疲劳到极点,它那个呼吸出来有白气的。人也是这样,自己看不见。

“善解”了,善于理解安般的这种境界,这个里头,你要产生,身体有许多感觉,呼吸使你身体产生很多感觉,它的功德,及一切的毛病,你都要了解。这个息就是代表,这个字代表了进、出呼吸,一呼一吸之间了。哎,有时候,重的,譬如鼻子变涩,伤风感冒了,呼吸不流通了,这是重哦。身体完全健康了,呼吸完全轻灵了。那么详细还有分别,学过Yoga的,身体还算健康,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进来了,不知道,自己实验,左鼻通、右鼻不通,已经有一点毛病了,右鼻不通。如果右鼻通,左鼻完全不通,那病已经相当重了,可是一般人自己不知道。所以,双鼻,先拿鼻来测验哦。最后你功夫高了,不靠鼻子,身体哪一部分不对了,轻重已经知道了。

息进来,会使你发生的现象,轻、重,轻就是很轻灵,轻灵了。轻字旁边,我们中文加个字,轻灵;重字旁边加个字,重拙,呼吸也很拙,譬如有痰,你譬如像本如那个痰,多少啊!偶尔讲话,这里堵住的,喉咙这里,都是掐住的,业重。“息轻、重”,轻就是轻灵,重就是重拙。冷跟暖,有时候呼吸进来,尤其像在东北、西北、西藏去修,冷气一来,你鼻子感觉到酸的,鼻子受不了。你看到东南亚一带,你到这个印尼啊、马来西亚去修,南方云南,气息都是暖的。其实随时随地有冷暖的分别,就是人智慧不够。“息轻重冷暖”,四样了。软,轻是轻灵,重是重拙,软跟粗两个相对。譬如刚才李总素美问,发脾气的时候,呼吸很粗,这个是粗了。软,心气和平的时候,呼吸非常柔软,心也柔软。心理思想要紧的事,就转去了:他妈的!那个气就粗了。你像这个古道啊、本如,爱打架的时候说,你看那个和尚,屋子里头,看到慈眉善目,要打人去了,那个牙齿咬,那个粗气了,粗跟软。涩与滑,有时候似通非通,譬如做安那般那,叫你,“哼”,哼气的时候,连鼻涕都出来,那是涩,有停留的,管道不通。滑,有时候气很通流。这八个现象。这是息。他说所以要“善解安般相”,最初的告诉你。功德,及一切的过患。息啊,到呼吸往来,有轻重、冷暖。

所以你看人的鼻孔,顺便也教你个看相。我看人,哎,这个家伙长命的,他鼻孔大,哎,呼吸量大。鼻孔大,有些鼻子长得好,也有财运,也有钱。你看小气的人,舍不得花钱的,他很有钱,鼻孔小小的,这里不露鼻孔的,一定很悭吝,有钱放起来。很多的相。但是有些人,你看有些长命的叫花子,我当年会看人家鼻孔,哟,这个讨饭的,妈的,一脸佛像,耳朵像朱玲玲一样挂下来,眼睛也像朱玲玲,鼻孔那么大,哎,但是他在讨饭。因为什么?孤峰独耸,他就要受苦,使他长命,受苦。所以长命而受苦,前生罪业重,不要认为长命,没有福报,这是好事啊。

同学:你说那个乞丐,是哪里不对?

南师:有些乞丐,不是每个乞丐。

同学:我现在问乞丐是哪里不对。

南师:哪里不对,我看到有两个乞丐,耳朵比朱玲玲还好,佛的耳朵,一定长寿,鼻孔又大。嗯,鼻子也好。哎,其他不对,配合的,他一生都倒霉。这看相叫孤峰独耸(孤立这个山峰,山峰的峰,独耸)。那么你看马,你要看一个马,好马、千里马,就看它的鼻孔。鼻孔大,还仰起来,嚯,那个鼻孔哦,马蹄、蹄子,它那个脚很大,这个马的蹄子上面那个脚腕那里小小的,这种千里马,靠鼻孔这里看到。

你看,有许多人,当然,不讲哪个人,自己知道了,那鼻孔小小的,小里小气的,我没有讲这个人。其实这些都有关系。当然有些叫花子,有些人老了,比较不是太老,鼻孔也大大,很好,鼻孔“嗡嗡嗡”的,永远闷的,那个鼻孔永远是塞住的,当然没有福气了。(同学:……)嗯,对啊。

所以这里头,学问就很多了,这几句话,再念一道,“善解安般相”,你也会看相了,“功德及诸过。息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阿那摄般那”,安那就是入息,包括了般那、出息在内,以安那为主,先进来。为什么安那摄般那?当我们生出来,在妈妈娘胎里,脐带一剪断,嘴巴一挖干净了,内呼吸没有了,就靠后天呼吸,鼻孔,第一个空气进来,“哇”就哭了,先入息,摄般那。一进来以后,第二,就出去了,呼吸就开始了,后天。后天的呼吸,生命开始啊,“安那摄般那”,摄就是包含。

注:此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南怀瑾先生精选书籍: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点击图片,带走好书

排版、校对:嘉旭

审核:嘉禾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修行前之准备”(侵删)

相关文章链接:

· 南怀瑾老师:自己能不能恢复生命的元气,只有做到这样才行

· 南怀瑾老师:很多病都是身体里的气打结造成的,气息不对生命越来越糟

· 南怀瑾老师:先认清自己是什么根器,然后这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