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复于自临欲死时,而起胜解,或于已死,入息出息无有流转,而起胜解,或于未死,入息出息无有流转,而起胜解。由法尔故,尔时名为,于内外身住循身观。”

弥勒菩萨还是留了一手,他老人家即使亲自坐在这里,我也会说,“你还是留了一手”,这个里头都是密法。进一步说,“自临欲死”,或“已死”,已经死了的人,观察他入气、出气流转的情形,他身上当然没有气了,不过在将死的时候,他那余息还没有断,身体还有一点暖的地方仍有一点气,等到完全冷却就是死了。“无有流转,而起胜解”,这里头的秘密就在这里。“或于未死”,或在刚要死的时候,“入息出息无有流转”,好像自己快要断气的时候,“而起胜解”。这个里头有一个秘密,生命可以保持,就在于平常的修持。

密法里就有方法,在一个时辰中(两个钟头),硬把气定住,不让它失散,因为气一散就完了。躲过这一个时辰,生命可以转活回来,当然这是要有方法的,所以平常修持,要有定力,要有工夫。如果没有练过这个工夫,而平常参禅、念佛,那个定力特别强的时候,也是可以把它调回来。可是这一定,起码要一个时辰,过了该死亡的时辰,阎王拿你也没办法,天地拿你也没办法,这个里头就是所谓的密法了。所以古今不传之秘在这里,叫天生之机,等于说与宇宙抗拒,把生命抢回来。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益品书屋】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点击文字即可进入)

年纪大的朋友们要注意,自己每天醒来,要注意自己随时的呼吸,如果出气偏长,吸气短少,就要赶快反转过来多吸气,才可以长寿。在快生病时也是这样,气入得很短,而且气只到胸部为止,下面就不大通了,这就是将病的现象。所以气有如此重要。人的生命,就是凭这一口气。

宝瓶气是内住,内住可以长寿,可以祛病延年。宝瓶气调工夫,非到了气住(不呼不吸),非到了脉停,不能算得定。但平常大家没有气住脉停的定境界,算不算定呢?也算是定,但那是因地上的定,不是果位上的定。果位上的定,是非要气住脉停不可;如果还有一点呼吸,气还在动的话,你微细的念不会断,所以叫做“习气”。“习”是心的作用,“气”硬是气,这个心念的“习”,完全靠“气”在活着。

现在大家打坐,呼吸自然,心念能够空,马上可以得到一点轻安、清净的境界。但是达到真无念,绝对定下去,做不到,因为气没有养好,没有调好。如果气能够修到自由控制,你的生命也就可以自由控制了,这个时候的境界很明显,一点执着都没有,在这个境界里坦然而住,这是定。

修气综合起来,有很多方法,比如心不散乱而坐数息观,定在一呼一吸的境界上,这是一种;或者呼吸不往来,心里计着数字,自己观察能够不往来的气,能定多少时间;或者吸气进来时,心住于观想,或一边念咒子,一边吸气进来,观想吸进来佛身的七彩光明,放出去时,出一切的浊气,一切生灭的浊气都放掉,这当然是意境上观想出来的。在理论上,人可以保持不死,但是你说靠两个咒子,念一点长寿法搞搞,就可以活上几千万年,那是做不到的,那还需要各种学问,因为这是智慧之学。

——《大圆满禅定修行简说》

【益品书屋】南怀瑾先生《大圆满禅定修行简说》(点击文字即可进入)

密法有这个法,太容易也太难!先要把本身的气脉通了,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到死的时候,自己晓得身上的气脉快要封闭了,你必须先有这个把握。就像一般人肚子痛,你问他哪里痛?他有时候指下面,有时候指上面,身体部位差一个指头就差很多,他连一个肚子痛就搞不清了,何况是气脉!普通人对内在的气脉不会了解,所以必须要做到“内照形躯”,可以照见自己内部才行。

譬如佛家修白骨观的,真修到了以后,他对内部经脉的流行看得很清楚,不用眼睛,只要一体会就很清楚,晓得哪一部分不对,哪个地方有阻碍了。密宗修不死法到那个程度时,把这个气脉流动认清楚,就要闭气,停止后天的呼吸一个时辰。我们平常呼吸不能够停掉,所以一定要有了这个工夫,才能修不死法。要死的时候就在这一个时辰,这个时辰给你一拖过去就可以不死。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先生精选书籍: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点击图片,带走好书

排版、校对:嘉旭

审核:嘉禾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相关文章链接:

· 南怀瑾先生:大多数人的生命力已经不凝聚了,说白了只有这样才能找回来

· 南怀瑾先生:耳根圆通法门可在喧闹场中去练

· 南怀瑾先生:抗衰抗老的秘诀只有一个

· 南怀瑾先生:此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这是我当年磕头求来的,希望更多人受益,所以公开了

· 南怀瑾先生:很多人看似健康实际已经衰败了,因为有两样很难均平

· 南怀瑾先生:老子的六字真言

· 南怀瑾老师:很多病都是身体里的气打结造成的,气息不对生命越来越糟

· 南怀瑾先生:肾气虚亏坚持这样做可以充实元气,也是打通喉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