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被公认为文字最优美简洁的一部重要殊胜的佛经,古人曾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足以证明这部经典的殊胜。而《楞严经》传到中国的故事也十分感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这个传奇故事。
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后,印度的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的殊胜,受到龙王的礼请,他在龙宫中见到《龙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披阅之后,感到非常的稀有难得。曾想带回此经,因受到阻挠,龙树菩萨便用其超凡的记忆力把经典通篇背诵下来,才得以带到人间。回来后默写出来,呈献给他的国家。国王见了之后非常重视,将《楞严经》奉为国宝,藏在国库里,禁止外传。
龙树菩萨像
公元 580 年,有天竺的僧人来到中国,听说东土有位号称“小释迦”的天台宗智者大师,于是前来拜访,相见之后交流得很融洽,双方都很高兴。这位僧人告诉智者大师,天台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
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楞严经》很感兴趣。因他研读《妙法莲华经》时, 对经中的“六根功德”来源心有疑念,于是就向这位僧人请教。僧人说,《楞严经》中关于这方面义理的阐述十分详尽。
智者大师很想能尽快地拜读《楞严经》,就殷勤珍重地祈请这位僧人,希望他能设法将《楞严经》奉请来东土。
僧人走后,智者大师求法心切,特地在他所住的浙江天台山的华顶上,设置了一个拜经台,面向西方,虔诚地礼拜。他拜了十八年,殷切地盼望《楞严经》能早日传到东土来。遗憾的是一代佛门龙象智者大师在公元597年圆寂时,也没有见到这部经。
拜经台
后来,印度天竺国有一位高僧般刺密谛尊者,听说东土智者大师为了求阅《楞严经》,不畏寒暑整整礼拜祈请了十八年。
这令般剌密谛尊者深深地感动和钦敬,他觉得这部经和东土的众生,必定有殊胜的法缘,因此他发愿历经千难万难,也要将《楞严经》带到中国。
历史中记载,那时天竺还是由很多小国组成。尊者带着法本过境时,被驻守边境的官吏搜查,并直接将其没收,因为这部经书被视为印度国宝级的重要文物,不准带到境外,也不准对外流传,也正是如此,当年玄奘和法显等大德都没能得到这部经典。虽然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但般剌密谛尊者并没有死心,他继续探寻其他办法。
第二次,他准备把《楞严经》全部背下来。他想:“如能这样,边检人员又读不到我脑子里的东西,所以我在前往东土时,应该万无一失了。”下定决心后,便开始背诵,熟记后再次向边境出发。那时的交通特别不便,他历经了长途跋涉,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接近边境线。抵达前,他想检查一下自己的背诵情况,由于一路奔波劳碌、历尽艰难,加上体力不支,以及过境时心情紧张、害怕,他发现自己遗忘了好多词句。他又试了好几次,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心想:“如果没有把《楞严经》完整地带走,这次即使是我人过去了,也毫无意义啊!”于是,他只得再次返回。
第三次,般剌密谛尊者又从长计议。他想到了最极端的办法。他将全经用最小的字,设法运用一种特殊技艺,用非常细小的文体,将整部《楞严经》书写到最细的绢绸上,尊者将《楞严经》誊抄完毕,仔细卷好,裹好,封蜡,然后剖开手臂,把经文藏入其中,再缝上,伤口基本愈合以后再去到海关。
般剌密谛尊者的故事的确是感天动地,这次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海关。他当时是从海路航海将《楞严经》传到中土。
般剌密谛尊者渡海来到广州时,是神龙元年,即公元705 年。那一年正月二十二朝廷发生了“五王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她的儿子唐中宗继位了。
武则天的宰相房融老居士(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的长子) 也被流放广西钦州,路过广州的时候,正好般剌密谛尊者来到广州。房融老居士精通佛经且受过菩萨戒,地方官将般剌密谛尊者奉请到制止寺(今光孝寺)住下,请房融老居士笔受《楞严经》。
法师剖开了臂膊的肌肉取出经文。因时间太久,白布已经血肉模糊了,经文难以辨识,更不要说翻译了。大家正都处在忧虑之中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旁边有一位哑女忽然会说话了,她说用人乳清洗白布上的血肉,字迹就会显现。大家试了之后,果然现出了经文,真是皆大欢喜。
经过周密慎重的筹备,于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翻译。般剌密谛尊者任译主,北印度弥伽释迦法师翻音,房融宰相笔录润饰文采。因房融宰相学养渊博深厚,故使《楞严经》的文字十分典雅优美。
这部历经千难万险带来的《楞严经》,由房融送入朝廷,但不被重视。直到神秀大师进宫弘法,抄录此经,并取得房融的家藏原本时,《楞严经》才终于得到广弘。
虚云老和尚
过去的大德高僧无不赞叹《楞严经》。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对此经曾开示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参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他活了一百二十岁,一生就只批注过这部《楞严经》。
排版、校对:嘉旭
审核:嘉禾
文章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链接:
• 《楞严法要串珠》
• 禅宗法脉谱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