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巍峨秦岭

到黄河河套平原

山与河

勾连出千里沃土

仅在陕西区域内

就蕴藏着跨度达几百万年的

人类文化谱系的演化痕迹

一座陕西考古博物馆

一方三秦大地

沿着中国考古百年足迹

感受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讲述脚下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故事

 

──────────

一枚牙齿化石的文化DNA

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源自哪里?

秦岭南麓

汉水之滨

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距今10至1.5万年间)

一枚早期现代人牙齿化石

(距今3万年左右)

似一道闪电划破历史的天空

在秦岭地区

首次出土早期现代人的化石

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制品

(距今约7到2万年)

证明: 

在这个时间段内

中国境内存在着人类活动

烙印下深深的遗传印记

现代生活中的火、家畜饲养、农业生产

都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00万年前-距今1万年左右)

男性喜爱机械

是旧石器时代

狩猎

采集

生产生活习惯的延续

考古学展示的是文物遗址

得以假设:

中华大地上

本土的古人类连续演化、一脉相承

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渐变的文化传统

一件彩陶的精神密码

西安以北

渭河之畔

“巨无霸”聚落——杨官寨遗址

(距今5000多年前)

仰韶中晚期

中心性聚落

“镂空人面覆盆型器”

来自5000年前的微笑

穿越时空

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仰韶时期

庙底沟文化的大型环壕遗址显示

别人无法触碰无法比肩的

特殊位置 

西门、水池、墓地、水利系统

一座与现代建设理念高度吻合的城池

尖底瓶里的酒酸、水稻遗存

让我们可以

窥见5000年前人类的生活画卷

磨光石器、烧造陶器

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花卉纹饰被一笔一画勾描于陶器

有设计

有规划

有固定思维

几十年研究发现

庙底沟文化核心

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

和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

以彩陶为代表的花卉纹饰

不断向中华大地的四方播散 

这种文化趋同性

就是后来“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花”同“华”

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在陶器上赫然屹立

新时期时代100万平方米的城池上

处处体现着5000年前的“人类智慧”

一支口簧的艺术回响

塞上榆林

长城脚下

黄土高原的沟壑上的

石峁遗址

(距今4300年到3800年)

是目前东亚地区

保存最好

规模最大

内涵最丰富的

都邑性城址

石峁遗址考古:

不断迫近历史真相的诉求

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国家文明的发展高度

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标本之一

石头砌城、石雕装饰

不断刷新对中国早期石刻艺术

原始艺术的认识高度

构建出一座城池最高统治者的精神屏障

形成“金字塔”式的层层递进

向心状社会结构

卜骨上

藏着不可言说的秘密

《诗经》:“吹笙鼓簧”

口簧的纹理间

跃动着4000年前的音符

雄姿勃发的陶鹰

随时准备振翅冲向碧霄

“皇城台”上17000枚骨针

是怎样高等级的能工巧匠

做到头发丝粗细(0.5毫米)的极致

水晶、象牙、海贝

从大海深处越千山万水

来到黄土高原

勾勒出“美美与共”远程交流的路线图

石峁人以石峁遗址作为中心性的都邑

在整个大河套地区建立了

一个高度发达的早期王国

现代生活在北方的人

和石峁人群息息相关

一座豪车的交流ID

关中西部

渭水之畔

3100年前

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来到周原修城安居

周文化由此发轫

礼乐文明由此而起

德政仁爱由此而生

700多件青铜器

几十座青铜器窖藏

托举起“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100多处大型建筑

“凤雏甲组建筑”

完整的四合院形制

中轴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视角

沿用至今

《周礼》上记载“天子五路”

2800年前的“西周第一豪车”

也是目前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

——青铜轮牙马车

周王御用“礼宾车”

所有车马器用青铜铸造

上万片绿松石镶嵌

从芝麻大小

到绿豆大小不等

极尽奢华

登峰造极

是西周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经过近百年的考古追寻

依然没有发现西周王陵的踪迹

这大抵正是一代代考古人奋斗的目标

在已知中追寻未知的蛛丝马迹

在探索中求证历史的剥丝抽茧

在历史长河中回眸来时路

在岁月更迭中远眺未来

从来处来

往去处去

【益品书屋】

《这里是中国》| 星球研究所 著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

编辑:嘉瑞
校对:嘉灵、嘉瑞

审核:嘉禾 
(转载自网络)